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4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72篇
财政金融   206篇
工业经济   171篇
计划管理   886篇
经济学   1404篇
综合类   716篇
运输经济   61篇
旅游经济   90篇
贸易经济   464篇
农业经济   5410篇
经济概况   84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基于安徽省蚌埠市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分析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效用。[方法]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调研地区的具体环境因素,提出研究假设,选取农户的家庭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土地资源禀赋等变量,构建回归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因素及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效用。[结果]直接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因素包括非农就业、非农收入、农民离乡进城务工条件和土地资源禀赋等,农民获得的土地流转补贴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小,对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起不到显著促进作用。[结论]因此,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必须把土地流转补贴等财政扶持资金转移到基本生产设施的建设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转入积极性;通过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增加非农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等措施,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从而增强农民转出土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2.
研究目的:治理绩效评价本应与空心村规划、实施过程成为空心村治理前、中、后的有机环节,遗憾的是在实践和学术中均对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影响了空心村的治理绩效。本文立足于空心村治理的实际过程和关键因素,借鉴帕特南制度绩效理论,探索构建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初步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演绎归纳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本文围绕空心村治理绩效的测量视角、测量维度、统计学解释和理论蕴意4个方面,构建了全面、整体、可靠、一致的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2)紧扣空间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涵盖了评价空心村治理的16项指标;(3)4个空心村的实证对比研究,客观反映了治理的实际绩效,弥补了空心村治理后期评估的过程缺失,体现空心村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未来导向。研究结论:基于帕特南理论的空心村治理绩效评价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反映了空心村整治的本质属性和治理过程,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市场化配置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是否对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剖析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利用2008—2015年间20余万条工业用地交易数据及工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进行滞后性影响分析以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与工业结构优化度总体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分项指标结果有所差异;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引入区域虚拟变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交叉项,验证了区域性差异的存在。研究结论:土地市场发展越完善,产业结构越高,且该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土地市场发展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度提升最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4.
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集与粒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安徽省土地覆被的转移数量与方向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栅格大小研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选取合适的粒度范围;基于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结果](1) 2000—2010年安徽省的土地覆被始终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林地与人工表面;人工表面的增加是建立在耕地面积减少基础之上的,在10年间共有超过3 200km2的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2)景观指数存在粒度效应,粒度变化会对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域尺度下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合适粒度范围为100~125m;(3)研究安徽省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有4个,分别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结论]计算安徽省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0~125m,安徽省的代表性景观指数集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Abstract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resource (HR) policies appears to depend on supervisors’ 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 intervention process.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of a recent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framework, we examine how perceived supervisor suppor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work-life intervention helps to change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family supportiveness, and how this ultimately changes participants’ engage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in a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 (N = 434) that has formally involved supervisors in the process of a work-life intervention showed support for our study hypotheses. Supervisor support for policy use influenced employees’ positive work–home culture perceptions, which in turn strengthened employees’ work engagement and diminished their turnover intentions over time. We discus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giv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future design of HR interventions and relat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46.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4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pesticide use by neighbouring farmers affects a given farmer's pesticide use. Although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pesticide use has spatial externalities, few empirical economic studies explicitly analyse this issue. Applying a spatial panel econometric model to plot‐level panel data for Bohol, Philippin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pesticide use, especially for herbicides, is spatially correlated, although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in unobserved shocks. This implies that farmers apply pesticides by referring to the behaviour of neighbouring farmers rather than responding directly to the intensity of their own infestation.  相似文献   
48.
研究目的:基于2007—2016年26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两类非期望产出下的农业环境效率,构建"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农业环境效率"的传导路径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并未显著提高农业环境效率,但耕地利用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耕地流转有助于扩大耕地利用规模,进而在样本中对农业环境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流转对农业环境效率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正负效应基本抵消;(3)耕地利用规模主要通过改变化肥和机械投入强度进而负向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研究结论:农业环境效率受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传导路径,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政策时,要注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地理环境,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绿色环保技术,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在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开展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研究对了解耕地外部性价值的大小及深化耕地生态价值的量化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为例,从14个地州市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出发,将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在各地州市转移的测度,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构建市域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分别测算各地州市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结果](1)2015年新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盈余输出,全疆共可获得生态补偿费103.31亿元;(2)2015年新疆南北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比为1:1.7,生态足迹总量比为1:2.2,生态超载指数北亏南盈,表明南北疆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间呈"空间异位"格局;(3)新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共需支付耕地生态补偿费55.67亿元,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外)和南疆地区分别可获得生态补偿费为96.59亿元和62.39亿元。[结论]该文可为新疆各地州市构建耕地生态价值补偿路径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以耕地生态价值量确定耕地保护指标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growing body of empirical literature relating credit constraints and incomplete insurance to investment decisions. We use panel data from rural Ethiopia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articipation in a safety net program enhances fertilizer adoption.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or and inverse 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 we find that participation in Ethiopia's food‐for‐work (FFW) program increased fertilizer adoption in the short run, but not in the long run.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of fertilizer usage increased with livestock holdings for FFW‐participant households, providing some evidence that the intervention helped asset‐rich farm households more than asset‐poor households. We fin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free distribution on fertilizer adoption or intensification.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safety nets can be viewed as mechanisms that allow households to take on more risk to pursue higher profit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net programs, their effectiveness in ensuring farmers that they will be protected against uninsured shocks, and how that assurance can translate into productivity‐enhanc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